“5·17”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提出了哲学社会科学的体系构建问题。具体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我想使用学术体系、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四个概念,谈一下体系构建的动态过程与整体规划。
四个体系与四种导向
首先,对理论体系和学术体系做一简单的区分。我在较低的层次上使用“学术体系”的概念,即将学术体系视为相同和相近学科中不同学术思想构成的一个相对松散的体系。相对而言,理论体系则可以视为更具统一逻辑和理论规范的体系,在理论体系中各理论使用同一套理论范畴,依照一致的学术规范,遵循统一的理论逻辑进行更为严谨的理论整合与重新表述。只有这个意义上的理论体系,才能形成严谨、规范、逻辑统一的话语体系,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理论体系,一个学科才能有其学术地位和话语权。
具体而言,学术体系形成于学术研究之中;学科体系服从教学和知识传播的需要;理论体系意在创新理论指导实践;话语体系服务于理论叙述与学术话语权的构建。因此,构建四个体系具有不同的导向性,可以概括为:学术体系的问题导向、学科体系的知识导向、理论体系的逻辑导向和话语体系的价值导向。
在四个体系中,体系构建的中心问题在于学术体系与理论体系。诚然,对一个学科而言,其体系成熟的标志是形成有影响力的话语体系。但是,话语体系具有“理论表达形式”的依附性特征,能否赢得话语权,并不取决于学术话语本身,而是取决于其学术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谨性。只有那些能够实现深度学术交流、引领学术对话的学术体系,才能形成话语权和意识形态上的影响力。同样具有附属性特征的还有教科书和学科体系。无论教科书和学科体系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它们都只是对既有理论体系和学术体系的归纳与梳理。一个学科停留在分散的学术体系阶段还是已经形成了高度规范化的理论体系,其教科书和学科体系将完全不同。
既有体系构建工作的历史考察
在这四个体系和四种导向视角下,我们重新审视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构建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大致考察一下我国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等既有体系架构。这些体系架构都具有比较明显的问题导向。某些学术成果被纳入同一个体系,并非出于理论范畴和学术规范的逻辑延伸,而是考虑到这个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当前的体系构建工作还没有摆脱相对松散的学术体系特征,其主导的体系逻辑还具有明显的问题导向性。
就理论体系的逻辑严密性与科学性而言,《资本论》三卷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经典之作。因此,在教科书编写和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我国《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往往借鉴《资本论》的学术体系框架,将体系设定为“生产—流通—再生产”框架。然而,这种安排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社会主义部分与资本主义部分的内容和理论存在明显差异,《资本论》的体系框架未必适用于社会主义部分。同时,仅仅依照“生产—流通—再生产”的整体逻辑框定社会主义部分的相关理论,也难以达到范畴、逻辑和学术规范的统一。因此,我们认为,相对于《资本论》的体系本身,社会主义部分的体系构建更应借鉴马克思构建《资本论》体系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理论批判”的方法,即通过对既有的理论进行系统的理论批判,重新析出更为科学规范的理论范畴,以高度凝练的理论范畴和分析工具对既有理论进行“再造”,形成一个高度理论化的新体系。
从研究方法到叙述方法:“先做减法再做加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构建,关键在于按部就班地推动理论批判和学术研究。换言之,从学术体系向理论体系的升华,就是要以“理论批判”的方式审视既有的学术范畴、分析工具、方法论基础和学术规范,从核心理论开始,以理论批判为手段,在更高的学术层次上实现既有理论的重构。基于理论批判,析出高度凝练的理论范畴和分析工具,在一个统一的逻辑中重构既有理论,才能真正将相对松散的学术体系升华为理论体系。
就此,我们可以形成一个大致的整体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构建工作,尚处于从问题导向的学术体系向逻辑导向的理论体系升华的过程之中。
要兼顾学术规范性与内容完整性,可以围绕当前经济学“中心基础理论+分支应用学科”的学科架构展开。当代经济学发展已经进入学科细化时代,相关经济管理思想和对策研究更为深入和细化,对于一个成熟的理论学派来说,其体系框架往往由处于核心的基础理论统摄一系列分支应用学科,形成一个从基础向应用延伸的纵深学科体系。我们可以参照这一思路,对既有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按其学科属性和理论的重要性,归入不同的学科分支,分别构建中心基础学科和基于中心基础学科的外围应用学科。中心基础理论以学术规范性为主导,外围分支应用学科则将中心基础理论的某个理论或某个方面进行具体化,强调应用研究的问题导向。采用 “中心基础理论+分支应用学科”的整体设计,有助于化解内容完备性与学术规范性之间的矛盾,形成一个适应学科细化趋势的纵深体系。
简单来说,这个构建过程可以概括为“先做减法,再做加法”。中心基础理论的构建就是“先做减法”,仅在一本教科书或一个理论著作中包罗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首先需要从既有的内容架构中减去那些不需要被纳入中心基础理论的内容,明确什么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什么理论是基础理论。再按照严格的学术规范性与逻辑统一性要求,构建完成中心理论体系。这个过程主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注意学术规范性与体系逻辑的严密性,相关命题与原理不需要具体展开。外围分支应用学科的构建,是围绕中心基础理论的“加法”,各分支学科是中心基础理论中某个原理的展开和具体化。这个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方法是“由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由此,我们关于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认识也可以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体系是由中心基础理论与外围应用分支构成的学科体系;其话语体系则主要服务于中心基础理论,中心基础理论的学术严谨性、理论创新性与学术影响力,也是学术话语权的关键。